太极拳习练要注意心静意动

更新时间:2019-08-046次浏览| 信息编号:s365786  
管理信息
 | 投诉

详情介绍
1.在演练太极拳时,首先要注意心静意动。

  未动之前,摒除杂念,心静气和,内外放松,意存丹田。一切安排就绪,体舒气和,即可动作。一旦势动,则应全神贯注,不断用意念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、协调性、连贯性和圆活性。

  前进后退,左顾右盼,开合虚实,力求“上下相随,内外合一”。比如挤式,两手挤出时,先要有向前挤的想象,并感到劲力入笋时,整体动作随即跟上。

  接下式依然如此,意不断,劲不断,式式相连,形随意动。日久功深,自有行云流水之形象,意趣横生之妙感。

  2.关于运劲,前面已经提过关于劲点的问题。

  所谓劲点,即着力点,但并不是就在此处用力、使劲或紧张,而是要求关节放松,肌肉放松,意存感觉。比如棚式,劲点虽然在右小臂一侧,但周身应当做到松沉,而不是死劲,所谓运劲,就是劲点随着动作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转移。

  劲点与用意一样,连连不断,在意识指导动作的作用下,做到“意到气到,气到劲到”。

  这就要求做到动作“绵绵不断” “运劲如抽丝”。具体到动作中,应时刻贯串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形于手指”的运动要求。比如由挤到按,两脚着地,意贯足尖跟,有入地三分之感,谓之“其根在脚”。

  由左实右虚,变左蹬右弓,谓之“发于腿”。重心的移动,腰是躯干运动的枢纽。

  弓步时,腰部微右转,微向上、向下、向前地旋转弧形运动,引导着整体动作、劲力和方向,谓之“腰为轴”,“主宰于腰”。进而通过腹部、脊部的肌肉缓慢收缩、伸展,将劲力渐渐传递与肩、肘而达掌根向前按出,并且通过坐腕,手指微张,使劲透达,此谓之“力由脊发”而“形于手指”。

  当然,在完成这一运动过程中,还要做到“松腰胯”、“尾闾中正”、“气沉丹田”、“含胸拔背”、“沉肩坠肘”、“虚灵顶劲”等要求,才能增强两足力量,稳定重心,“节节贯串”,达到完整一气的“劲整”效果。

  同时,劲的转换也是这样。例如由棚转为捋式,也是通过由脚而腿而腰地将右手原在近腕部桡骨一侧的劲点,移经小指一侧腕部,到达近腕部的尺骨一侧,将左手的掌根一处的劲点,移经食指和大拇指的一侧,到达近腕部的桡骨一侧。

  需要强调的是,每一姿式的起、承、转、合,劲路的旋转变化,要似停非停,着着贯串,“无使有缺陷处,无使有凸凹处”,方有粘黏圆活之趣。

  太极拳 taiji./  3.关于眼法:正确运用眼法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内容。

  眼法掌握的基本要求是要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思想活动的意图,即“眼为心之苗”。它的基本点是“眼随手转”,“以眼领手”,“左顾右盼”,“神形兼顾”。

  凡动作变化,首先用意指导身体的内动与外动,而眼神先向预定的方向领势,然后身法、步法、手法紧紧随上。比如左棚式,当两手由下往左、往上、往右划弧时,右手为主、眼随右手,顾及左手。

  当两手抱球,上左步,左手准备随弓步棚出时,眼先向前平视。随着身体右转定式时,眼神一直顾及双手的起、承、开、合。当动作将要完成时,眼睛总是稍先于手到达定式的方向,这就是“眼为心之苗”,“一转眼则周身全动”,“一动俱动,一到俱到”而神形合一。

  所谓“左顾右盼”,不可理解为头眼左右乱转,前低后仰,而是头部处处“虚灵顶劲”,眼神与身体转动的方向一致,眼神不仅领着主要方向前视,又要顾及两手臂的运动,还要能够听视到身体前后左右的动静。

  对目光的要求,也要做到神情自若,不可强作怒目瞪眼或低眉垂目,也不能死盯着手或某一处。总而言之,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相随,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协调,以眼传神,神气活现,日久自能达到气象万千的技法与效果。更多信息参考来源地址:太极中国 taiji./
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是在搜即讯信息网上看到的,谢谢。
首发网址:http://gz.sojixun.com/bianmin/s365786.htm
查看全部广州便民信息
发布发布一条信息广州便民信息>>